2013年河源华锋,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。
她乘坐的是神舟10号载人飞船,这也是她第一次踏上太空,实现了她多年的航天梦想。
时隔八年之后,王亚平再次踏上太空,完成了为期半年的任务,成为中国首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,同时也是第一个在太空度过生日的中国宇航员。
2022年,任务圆满完成后,王亚平返回祖国。人们原本期待她以健康、充满活力的面貌走出返回舱,然而她的体力却异常虚弱,甚至无法独立走动,工作人员不得不扶着她才能将她从舱内带出。这一幕让人们意识到,宇航员所做出的牺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巨大和艰辛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了解王亚平在太空中的不平凡旅程。
展开剩余86%2024年4月27日,王亚平在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理性创新论坛上现身,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。
作为一位女性宇航员,王亚平两度登上太空,其中的艰辛与挑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在这次论坛上,她首次向公众讲述了自己太空之旅的感悟和体会。
她的再次登上太空,能够实现两次梦想,背后有多个因素的支撑。
首先是时代的力量。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与努力,最初我国只能进行短期太空飞行,但如今已经能够实现长期驻留,甚至建立起属于中国的空间站。没有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积累,王亚平的成就也许不会如此顺利。
其次是团队的凝聚力和鼓励。航天事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,背后有无数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。我们熟悉的王亚平在太空中进行的教学视频看似简单,但背后却有大量的预演与筹备,经过无数次努力,最终才能呈现给大家如此完美的教学体验。
除此之外,王亚平也深知梦想的力量有多么强大。
她从小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长大,小时候的梦想便是像鸟儿一样自由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。那个时候她或许没想到,这份简单的愿望会成为她职业生涯的源动力,助她成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的成员,甚至成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之一。
当然,作为一名女性航天员,她不仅是宇航员,还是妻子和母亲。选择航天事业意味着她无法时常照顾家庭,许多家庭事务无法完全分担。虽然她是合格的航天员,但作为妻子、母亲甚至是女儿,她可能并不完美。幸运的是,王亚平的家人一直给予她无私的支持,让她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。
2021年10月16日,王亚平和两位同伴翟志刚、叶光富一同乘坐神舟13号飞船,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。
这是王亚平八年后再次踏上太空,而此次她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。女航天员的加入,也让这次任务增添了更多温情。
虽然在太空中,男女航天员的工作没有太多差异,但女性在面对一些生理挑战时,确实比男性航天员更为困难。
对于王亚平来说,她与两位男同事一起在太空中生活,虽然大家都要做同样重要的工作,但女性航天员在一些方面的适应性挑战仍然较大。
对所有宇航员来说,最初要克服的便是失重环境的适应问题。在太空中,由于没有地心引力,宇航员的身体会漂浮起来,吃饭时食物和水也会漂浮在半空中,这无疑会让进餐变得非常麻烦,而且一不小心食物就可能污染舱内的设备。
即便是像上厕所这样日常的事情,在太空中也会变得极为复杂。宇航员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排泄,并且不能随意乱丢,以免污染太空环境,所有的废物都需要带回地球。
此外,长时间悬浮在太空中会让宇航员的大脑产生漂浮感,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。为了避免在夜间漂浮不定,宇航员必须将自己固定在睡袋内,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漂浮,也是为了给大脑提供一种重力感,帮助他们入睡。
再生水的使用也是一个大挑战。
由于太空站没有水源,所有的食用水都必须从地球上带去,并且宇航员还需要饮用经过过滤和处理的再生水——这些水来自他们自身的汗液和尿液。尽管经过严格过滤,这样的水源仍然让人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。
最艰难的莫过于长时间生活在封闭的太空舱内,这对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2022年4月16日,王亚平与其他两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,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。
然而,由于长时间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,他们的身体机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,三位宇航员无法在返回舱外站立,必须借助工作人员的帮助才能走动。
在接受采访时,王亚平坦言,尽管她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,但真正进入太空后才意识到,之前的模拟训练远远没有太空环境的复杂。每一名宇航员都接受过高强度的训练,为了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,他们的前庭功能经过了专门的训练。
航天员的训练十分艰苦,除了水下训练和穿着重型航天服进行长时间操作外,他们还要经历各种挑战,包括在失重环境下进行模拟任务。很多时候,训练时的强度几乎接近极限,完成后连最简单的拿筷子也会感到手颤抖。
然而,所有这些挑战对于宇航员来说都是常规的一部分。他们深知,若不能适应这些训练,未来可能在太空任务中无法坚持。
从太空返回后,宇航员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再训练,帮助身体重新适应地球的环境。
每一次的太空之旅,都是对他们身体极限的一次挑战。
如今,王亚平仍然在航天局工作,并在2023年获得了“最美家庭”奖。
这一荣誉不仅是她个人的,也是她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如果没有丈夫、父母和孩子的支持,王亚平也不可能实现两次登上太空的梦想。尽管工作繁忙,王亚平依然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,但她的女儿已经深深理解母亲的使命,并以她为骄傲。
2023年7月,王亚平作为青年联合会主席,出席了国际青年交流大会,并发表了演讲。
她分享了自己如何追逐梦想的经历,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。通过她的故事,王亚平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青年了解太空科学,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。
参考文献:
- 《王亚平一家,最美家庭!》人民政协网 2023-05-18
- 《王亚平:支撑我超越梦想的四种力量》中国新闻网 2024-04-28河源华锋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